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民政部优抚局关于军人牺牲、病故已久原部队已撤销如何确认其身份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7-02 06:21: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4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优抚局关于军人牺牲、病故已久原部队已撤销如何确认其身份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民政部优抚局关于军人牺牲、病故已久原部队已撤销如何确认其身份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上海市民政局:
泸民优(86)第30号来文收悉。军人因公牺牲、病故已久,如原部队已撤销,又有可靠证明,可由区(县)民政部门审核,经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批准,予以确认,并通知其家属居住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按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给予优待和定期抚恤。



1986年6月19日
  修改后刑诉法第79条规定了适用逮捕条件的五种情况,其中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情形,这在实践中极易产生分歧。笔者认为,对是否“可能实施新的犯罪”应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

一是从犯罪嫌疑人自然情况把握人身危险性。审查人身危险性首先要对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个性特征、有无前科、是否累犯等自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得出是否“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结论。

二是从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后表现把握人身危险性。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其人身危险性要明显小于惯犯、累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能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并表示悔罪的或者有自首和立功表现的,其人身危险性要明显小于串供毁证、隐匿罪证的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其人身危险性要明显小于首犯、主犯,“实施新的犯罪”的可能性也较小。

三是从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程度把握其人身危险性。事前预谋,精心策划的犯罪不同于临时起意的犯罪;故意犯罪不同于过失犯罪;犯罪中止不同于犯罪既遂;从犯、偶犯不同于惯犯和累犯;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不同,意味着人身危险性有大小之分,对于临时起意犯罪、过失犯罪、中止犯一般可认定为不会实施新的犯罪。(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检察院)
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是非曲直的裁判者,应该敢于裁判、直面质疑、不畏诘责。

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法官应该做到身负担当,心怀责任,努力办好每一起案件,认真对待每一名当事人,让所办案件中的每一名当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要有敢于裁判的担当。由于受“厌诉”思想的影响,很多群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诉讼渠道解决纠纷。一旦选择了诉讼渠道,当事人则希望通过诉讼使自己的权益得到维护,至少得到或赢或输的结果,以免长时间经受诉累的煎熬。西方也有法彦“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即法官对于进入诉讼渠道的案件必须给出裁判结果。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部分法官或者担心当事人上访,或者迫于一方当事人的势力,或者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办理案件上,一再要求当事人进行调解却久调不结,或者想尽其他办法对案件进行中止审理或者延期审理,拖延裁判,使案件长期躺在柜子里“睡大觉”。迟到的公正非公正,这些不敢及时做出裁判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严重后果,损害了司法的权威与公正。如一些事实简单清楚的交通事故案件,原告方受伤严重又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部分法官却无视当事人的痛苦与窘迫,对案件一拖再拖,原告方从起诉到最终获得赔偿,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八九个月,在漫长的等待里,一些原告因无钱不得不中断治疗致使伤情恶化。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及亲属很容易对法官的行为产生质疑,也很容易对公正司法产生质疑,甚至会将受害者抬到法院以表不满。因此,作为一名法官,应有敢于及时裁判的担当,不畏权,不图利,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及时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毫不拖延地作出裁判,定纷止争。

法官要有面对质疑的担当。一些当事人不能正确认识诉讼的规则及风险。一旦案件的裁判结果对自己不利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对司法的公正性和法官的廉洁性产生怀疑。甚至有些当事人利用媒体等大肆炒作案件,降低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评价。为此,作为一名法官,应该有勇气面对质疑,在质疑面前,应该坦坦荡荡,认真听取当事人对案件程序及实体的疑问并耐心细致地从法律、程序、证据方面答疑解惑,消除当事人心头的疑虑,让其心服口服,服判息诉。

法官要有接受诘责的担当。法官承办的案件千差万别,案件当事人的修养素质也各有不同,对案件败诉的接受能力也高低有别,有的案件当事人能够坦然面对败诉,有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则无法接受案件败诉的结果。这些当事人轻则对法官横加指责,重则围堵、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谩骂、殴打法官。作为法官,此时应该换位思考,顾及败诉一方当事人的感受,以坦荡的胸襟和宽怀的气度来面对当事人及其亲属的指责,诚恳地与当事人沟通交流,消除当事人的误会,或者引导当事人通过上诉或其他正当渠道反映问题。当然,如果当事人肆无忌惮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法官的人身安全,侵犯了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则应该予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