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4 21:49: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盐政办发〔2007〕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七年七月三日


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从源头杜绝浪费能源与用能不合理项目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年综合用能3000吨标煤(或年用电8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投资项目,审批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核准手续。
第三条市经贸委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中编写节能篇(章),项目应符合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
第五条节能评估工作应由有资质的节能评估机构实施。节能评估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等合理用能状况进行节能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六条节能评估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并报节能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第七条节能主管部门对节能评估报告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应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查意见。
建筑节能的评估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节能评估机构应客观、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参与节能技术工作咨询的机构不得作为节能的评估机构。
第九条节能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责令其改正。
第十条经批准的项目,其节能方案发生变更时,项目单位应向节能主管部门重新报批变更后的节能方案。
第十一条项目建设过程中,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节能标准和规范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节能标准和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项目建成后,应将项目节能部分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情况以及合理用能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纳入验收程序,凡达不到节能标准和规范的,应当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参与节能审查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在审查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合理安排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合理安排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今年2月27日(星期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三名小学生因未能交足在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机的钱,竟被游戏厅老板残忍地杀害。3月11日(星期六),江西省上栗县一个体非法烟花爆竹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其中有14名少年儿童,另有12人受伤。对此,中央
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并做出了重要批示,这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关切。为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合理安排好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保护工作,现特提出要求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好“减负”工作。与此同时,各项措施一定要积极稳妥。今年年初,我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下发后,各地作出了积极反应,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情
况制定了有关“减负”的规定。“减负”工作已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有所改善,“减负”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各地在认真抓好“减负”工作时,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减负”与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负”与
考试的关系;“减负”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在加快课程、教材,中考、会考、高考等相关配套改革的同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加强领导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将认真抓好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合理
安排和管理作为“减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位置列入工作日程,抓紧抓实,切实把“减负”引导到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在新形势下,要适应新要求,把“减负”后空余出来的时间用于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丰
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减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要注意研究解决“减负”后进一步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二、加强对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等多种多样的
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小学不得提前放学,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创造条件。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减少体育课、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假日、公休日将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向学生开放。
三、加强对中小学生校外活动的合理安排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告别“四厅”(电子游戏厅、录像厅、舞厅、OK厅)的活动。同时,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和团体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宫、馆、家、站”和其它校外活动基地、营地等各种校外教育机构
,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并将学生参加情况纳入对本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对教育系统管理的校外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活动场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存在挤占、挪用出租学校体育、文娱、科技等场馆设施的,要限期腾退。到期未腾退的,要追究这些机构和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要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
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按照有关规定,制订或调整好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器材配备的规划。在制订规划和安排资金使用时,对急需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要优先考虑、重点保障。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近期有关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对安全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有丝毫疏忽和懈怠。各地在对学生活动场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中,安全检查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对学校教学楼
、礼堂、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馆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及各种活动设施、器材,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认真检查并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保证学生在一个平安的环境中学习、活动、生活。目前,天气转暖,正值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学
生和幼儿外出春游的季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或春游、劳动、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时,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定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结合今年“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做好对学生的卫生防病和集体饮食安全教育
,防止各种食物中毒和服用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做好雨季、汛期校舍安全保护工作,出现危房要及时维修加固,严重的要搬迁拆除,坚决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要加强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六、请各地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出实施方案或贯彻措施,并将落实情况及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00年3月29日
彻底破除四个观念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着力提高基层检察院执法能力

山东省临邑县检察院检察长 石青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检察机关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证”专项整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查摆出的问题已达到了整改的要求,社会各界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在整改活动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基层检察院的各项执法工作全面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必须要彻底破除四个观念,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一、彻底破除按“惯例”执法的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意识
其实,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惯例”往往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是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形成的,已不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而有的干警甚至是领导干部,遇到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程序上的问题,往往按“惯例”办事,总强调“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让他找出法律依据,又找不出。这样的“惯例”既然没有法律依据,就不符合严格依法办案的法治精神,所以必须摒弃。执法活动绝不能按“惯例”,必须按法律规定。我们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严格按法律规定去办案、按制度规范去执法,用规范保证公正。这样,不仅能让人民群众获得司法公正,而且能让人民群众通过看得见、信得过的规范程序感受到司法公正。
  二、彻底破除被动执法、坐堂办案的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不作为也是违法的意识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监督别人的执法行为,必须主动了解情况、发现线索。被动地等待移送线索和案件,甚至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该立不立、该捕不捕、该诉不诉、该抗不抗等执法不作为的观念和行为,违背检察机关的职责,所以必须破除和改正。一个地方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不强,就是被上述“瓶颈”所制约。要打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树立不作为也是违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措施,加大监督力度,维护法制统一和司法公正,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威。
  三、彻底破除方便自身办案的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意识
以往我们建立制度、制定规定常常把方便自己执法放在第一位,导致有些做法妨碍了律师的执业活动、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负担。这些做法有违执法为民的要求,有违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所以也必须引起重视和修正。我们必须遵从法治精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好,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在制定制度规范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多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方便,这也是提高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彻底破除办案神秘主义观念,牢固树立检务公开的意识
执法实践证明,以公开促进执法公正,是民主法治进步的潮流,失去外部监督的执法活动,更容易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导致司法不公。我们要破除办案工作神秘化思想,树立检务公开的意识。积极探索检察工作接受外部监督的有效途径。凡是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诉讼事项,凡是人民群众关注的检察工作,除法律要求保密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公开,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检察权的规范、公正运行。